周丽娟:最忆“周妈妈”的一碗爱心汤

发布时间:2014-11-10文章来源:学校新闻部1

时针划过八点,吃过晚饭的周丽娟和往常一样还在厨房里忙碌着,灶头上的紫砂锅里,汤正沸腾,她不时揭开锅盖看看,溢出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屋子。女儿嗅着香味跑了过来:“妈妈,你在煮什么呀?”“我在给我的学生煲汤呢。”

 0周丽娟_副本.jpg

营养汤,满满一碗都是“爱”

1999年,周丽娟来到杭电,成为了自动化专业的一名辅导员。98613班是她接手的其中一个班级。初来乍到,周丽娟就遇上了一件让她刻骨铭心的事儿。

98613班有一个可爱的姑娘叫沈卫萍,这个来自上虞农村的女孩不幸被查出患上淋巴癌,周丽娟一边鼓励沈卫萍,一边为了给这个无力支付高额医药费的家庭以支持,带领学生组织一场又一场名为“好女孩你千万别趴下”的义卖活动。那段时间,即使再忙,周丽娟晚上回到家中,都会熬上各种营养滋补汤,每周都会带着她用心熬制的热腾腾的汤去医院看沈卫萍。一碗碗汤,在心底积累、沉淀,时间一久,连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以为周丽娟是沈卫萍的妈妈。

2001320日,是沈卫萍22岁的生日。这一天,周丽娟和98613班的学生一起来到医院,用折好的千纸鹤装饰病房,将买好的大蛋糕点上蜡烛。病友、护士、同学和周丽娟,将沈卫萍围在中间,齐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伴着摇曳的烛光,沈卫萍眼角不知不觉湿润了。待人群散去,沈卫萍依偎在周丽娟的肩头,深情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真的很谢谢您。这应该是我最后一个生日,但也是我最快乐的一个生日。你的好我都记着。”几个月后,沈卫萍离开了,临终前她托父亲将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送到了周丽娟的手中。这封信,一直放在周丽娟每天办公的书桌抽屉里,每次想起沈卫萍,周丽娟就拿出信来看看,信上的字迹也早已被泪水模糊。

又一个周末,班里一个男生踢球时被倒下的球门砸到,送到医院后嘴巴被缝了七、八针,肋骨也断了两根。这个学生躺在医院无助又烦闷时,周丽娟带着煲好的骨头汤出现在病房里。那时,周丽娟的工资也不过千把块,为了这碗汤,她一下班就奔向菜场,买了最贵最好的猪筒骨,熬制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送来给学生。她总说,“我是老师,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都健健康康的。”她的汤很浓很鲜,从舌尖滑到了学生的心底。

20025月,毕业前夕,98613班被团中央光荣地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以爱为引,责任入汤,这是周丽娟为她的学生煲的第一碗汤。

 

人参汤,人生有味是“考研”

天气转凉,考研的学生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周丽娟的学生幸福地期待着,因为又能喝到“周妈妈”的汤了。周丽娟的办公室里有个保温杯,就是为学生带汤用的。晚上熬好的汤,早上用保温杯带到学校,由学生负责带去分给考研的同学喝。

人参汤,性甘、微苦、微温。加点枸杞,苦中带甜,喝到嘴里,暖到心底。正在杭电读研的张树华回忆起喝“周妈妈”汤的日子,记忆如洪水涌上心头。“周老师的汤怕是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我每次上午去领,分给考研的同学,下午把保温杯还她,然后第二天再带。”考研的日子再艰辛,再难熬,有了“周妈妈”的汤,寒冷的备考季里,依旧温暖如春。

“除了人参汤,周妈妈的银耳红枣汤也叫人难以忘怀,真的很好喝。”现为首都经贸大学研究生的王爽大学四年最难忘的也是周丽娟的汤,汤里有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毕业时,周老师送了我一条丝巾作为毕业礼物,那一刻我感动得想哭。上星期,我特地给老师寄了些家乡特产,我觉得周老师就是我的亲人。”多少毕了业的学生和王爽一样,早就把周丽娟当做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不忘发短信问候,一有空就来看看“周妈妈”。

“我对周老师是充满感激的。是她,让我有机会得到学校老师的资助,更有幸成为那位老师的研究生。”原来,张树华在读本科时,经周丽娟推荐,得到了学院一位老师的资助,后来他表现优异,还成了那位老师的“得意门生”。有些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张树华生命中的这个“贵人”却不曾意识到。“我觉得我也没做什么,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周丽娟的笑声爽朗畅快,“我就是个平凡的操作工,只是做好自己手头的事。”

耐心为引,关爱入汤,这是周丽娟为她的学生煲的第二碗汤。

 

心灵汤,滋润学生心田

2003年,周丽娟在管理学院师生们的欢迎中来到了管理学院继续她的辅导员生涯。

那时候,学校的勤工助学机制还不完善,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也有限。周丽娟拿出了女儿的周岁礼金,又从自己有限的工资里抽出3000元,在自己所带的学生中设立“奋进”奖学金,帮助那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一做就是五年,直到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和勤工助学机制逐渐完善,“奋进”奖学金才淡出人们的视线。

之后,周丽娟也没闲着,她又展开了下一步计划。从2007年起,她与学院团委、青协联合把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志愿者,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志愿活动,使这些同学不仅在志愿活动中学会感恩、回馈社会,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周丽娟给这个活动取了一个灵动的名字——“绿色反哺”。从此,每年新生加入管理学院时,“绿色反哺”组织都会举行一个隆重的启动仪式。经过6年多的努力,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特色项目之一。

穿着简单的T恤,用着普通的非智能手机,随意扎起的头发,周丽娟普通得就像邻家大妈,但她一直为学生做着不平凡的事。现任中国农机院机电研究所副所长99611班苑严伟满怀感激地说:“我已经不记得周老师往我的饭卡里打过多少钱了。”时间并不曾在周丽娟脸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但鬓角的根根银丝却在不经意地宣告着青春年华的流逝。快退休的周丽娟可能不记得这些年来自己做过的那些“平凡”的事,但学生不会忘。维吾尔族学生不会忘记“周妈妈”走街窜巷为他们买馕饼,毕了业的学生不会忘记“周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那封离别信,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会忘记“周妈妈”给他们买的书……

坚持为引,无私入汤,这是周丽娟为她的学生煲的第三碗汤。

还有一年多,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周丽娟就要退休了。回望大学,多少人心心念念的还是记忆中“周妈妈”的那碗爱心汤。(费晓雯)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