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e家人

朱明华: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

发布时间:2014-06-26文章来源:新闻网

人物名片:朱明华,本科毕业于我校(原开云体育电子工学院)84511班,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2年开始创业,现为北京兴竹同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大唐兴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兴竹信息长期致力于以电力行业为主的能源产业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咨询、实施及服务。


  
  “我们常用纸尿裤和啤酒来比喻大数据的强大。”朱明华说,沃尔玛通过分析发现把啤酒放在纸尿裤旁边,能大大促进啤酒的销量,这是因为男人在为孩子买纸尿裤时,会习惯性地为自己买瓶啤酒。朱明华所领导的兴竹信息为企业提供的正是类似服务。专访朱明华,听他回望创业之路,其中的艰辛令人唏嘘,其中的坚守和转变突围,又让人心生敬佩。

一年100元生活费,还能剩四五十元
  回想创业之路,朱明华说,与自己儿时贫穷的经历有关。1967年,朱明华出生在江苏吴江一个临近乌镇的村子里。儿时连续患了三场大病,家境变得“极度贫穷”。
  朱明华是家中老大。这种境况刺激也逼迫着他很早就有了钱的概念。在上初中前,他就开始有了“生意”意识。乡下黄鳝很多,他就抓鱼卖钱,还养鸭子挣钱,上大学前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皮鞋,而初中和高中的生活用品也大多靠自己挣钱解决。
  1984年,他考入我校计算机系后,家里只给他100元生活费,他竟还能剩四五十元。“那时主要靠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学校里各种活我都干过,比如拉煤、打扫卫生等等。”朱明华说,带着暑假帮老师做课题挣的85元钱,他来到北京,开始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电气化专业的硕士,并用那85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成了朱明华业余工作的最大助手。他刚到北京不久,就做了一份推销软件产品的兼职。他骑着自行车,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在各机关单位、写字楼等,开始“扫楼”。“我当时的业绩是,一学期挣4000多元。有时,几十人听我讲课,一下就能卖掉10多套软件。谈起这些经历,朱明华丝毫没有觉着辛苦,却透着一股奋斗者的兴奋。
  3年研究生,朱明华没有问家里要一分钱,毕业时,反而当起了“万元户”,存了1.6万。“我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要干销售,不念博士。坦率说,我当时觉得读书无用。”朱明华介绍到。后来,他应聘进了中国软件公司,该公司的第一、第二研发部,是那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而他最想进的却是销售部。可惜,当时的领导认为他看上去太老实,把他调入新疆工作了3个月。知道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朱明华毅然选择了辞职。

最艰难时,只剩四五名员工
  朱明华真正的创业始于1992年,当时的启动金只有3万。他成立了一个开发部,并从与天津市汉沽区供电局最基层的合作做起。他所研发的系统为供电局带来许多的便利,此后项目又推广到天津电力公司,最后被华北电力局看中。
  他的公司从一点点做起,渐渐发展到拥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但1998年前后,公司开始进入低迷期,朱明华用“非常痛苦”来形容那段日子,他说:“打不开市场,20多名员工,最后只剩四五个人在坚持。”如今再回过头去反思,朱明华归因于工科背景出身,全部都钻进了技术里,出不来,不懂得与政府打交道,与其他企业的沟通也太少。在他看来,2001年中国股市新神话的缔造者、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的成功因素之一,便是他的文科背景,善处“关系”,没有被技术“绑架”。
  当年,朱明华“扫楼”式的勤奋和努力,没有再给他带来幸运,却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惨败。在坚持还是放弃的二选一命题里,朱明华选择了坚持,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艰难中,朱明华开始思索如何转变企业经营的思路。促成他转变的契机出现与浙江省绍兴市供电局的一次合作里。那里的一套系统让朱明华大开眼界。“我被自己看到的东西惊呆了,就像是掉入大海的感觉!”朱明华说,那套系统由全球著名软件商SAP提供,功能非常强大。他比喻道:“如果我们盖的是平房,SAP就是一栋高楼大厦!我当时就意识到,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死路一条。我的想法是,一定要与国际大企业合作。”
  Oracle(甲骨文)、SAP等是同领域著名的大企业。当朱明华走进甲骨文公司,表示想合作时,对方给这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投了“否决票”。前一两年和甲骨文的接触,都无功而返。朱明华又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必须先找到一家大公司,实现“借力打力”。
  2001年,朱明华再次回到曾经服务过的大唐国际。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管理者,并与之一见如故,对方拍板投给了他50万元。朱明华用包括这50万元在内的150万资金成立一家新公司——兴竹信息。背靠大唐国际这家大企业,他终于实现了与甲骨文的合作,并促成甲骨文在电力系统的首次签约。2004年,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兴竹信息有了与更多大企业合作的机会,如国华电力、浙能集团等,并在多地成立分公司或事业部。如今,他们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
  过去十多年,兴竹信息终于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步入上升期。“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相对轻松了些。”朱明华淡淡地笑着说。

中年危机中的人生新感悟
  去年年会上,朱明华说,2013年是企业发展的突破年。正是在那一年的7月23日,兴竹信息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这成了该公司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回想起上市的那段时间,朱明华说,“压力非常大,现在才慢慢适应过来。”
  47岁的朱明华正处中年,他总在感慨,“企业发展到这一步,我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这个年龄,身体必然是在走下坡路的,但事业却仍处突破期。跟着感觉走的经营模式早已行不通,企业要想做大,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必须走出去。”
  人生打拼至此,一些观念在朱明华身上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研究生毕业后,我其实是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但现在,我深刻意识到,必须要多读书,多学习。”朱明华告诉记者,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新智慧,对一个人思想高度和个人修养,都有更高的要求。他读的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故事,而是更青睐从人物传纪、历史教训中吸取更多前行的力量,并丰富内心的体验,让心胸更宽广。
  朱明华的另一大改变是,开始更关注身心健康。47岁,一个中年危机的年龄,其中,身体健康最易发出警报。朱明华说,他必须养好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才有精力去谋取更大的发展。身体不好,心情肯定也不好,做事情也会受影响。很多员工会疑惑地问他,“朱总,您每天那么忙,怎么看上去还那么有精神?”事实上,不管多忙,他每天都会抽出1个小时快走。为了掌握科学的快走方式,他还报班专门学习过。
  在兴竹信息的公司网站上,不乏“太阳村捐赠活动”等投身公益事业的新闻。朱明华说,现在的心态,跟十年前很不一样,“以前不太关注这些,现在慢慢地感觉到了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烈,希望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校友办)

上一篇:下一篇: